智能环保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传感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环境监控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最早也最为成熟的领域。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超标排污、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问题开始凸显。为保护环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开始积极探索使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加强环境监管。物联网作为一次新的产业浪潮引领技术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应用案例:
为了帮助政府应对太湖的蓝藻危机,中科院在太湖中放置若干传感装置,一旦蓝藻素升高,或水温有变化、有暴发蓝藻的可能,传感器会及时发出预警,这样决策机关就能及时得到信息,并作出应对。
在环保监测上,如发生气体泄漏、水体污染等事件,工作人员可随身携带一箱生化传感器,像播种那样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散布,数十个传感器就能无线联网,随时“跟踪”有害物质的扩散路径,实时向指挥部“发报”。
上海已经对全市17个区县的39个建筑工地和1个码头实施在线监测,实现了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的全天候监控,为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提供依据。“建筑工程颗粒物在线监控系统,就是把建筑工地、码头、混凝土搅拌站等无组织颗粒物污染排放源进行在线监控,通实时监控其污染物排放数据,甚至可以视频实时查看、抓拍。实现了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的全天候监控,为管理部门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为企业了解扬尘治理措施的效果、为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提供依据。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饱尝了环境污染的危害,5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区域性监测网络。美国1964年在纽约首先建立起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网络,1958年开始对俄亥俄河河水水质进行自动监测,到70年代已建立130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日本到1965年全国已建立了172个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站,他们还于70年代开始用卫星、激光雷达对大气污染进行遥测。英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在同期也都开展了自动监测工作。
我国80年代在北京、上海、青岛等15个城市建立起地面大气自动监测站,以后又在黄浦江、天津引栾济津河段及吉化、宝钢、武钢等大型企业的供排水系统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使这项工作有了较快地发展。
物联网节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燃气供暖节能)
2010年-2014年采暖季,长城金点公司采用物联网技术对600座锅炉房的管道的压力、温度和流量以及室内外温度的进行实时检测。并进行数据的实时传输,在服务平台对进行数据分析,可实时了解锅炉的能耗情况,并提炼数学模型,对供暖温度实现补偿,找到节约能耗的方法。该采暖季,该系统实现节约天然气约500万立方米,约占朝阳区供暖总能耗的5%。该项目被评为北京市第二批“物联网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