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项目合作介绍
一:中国银行云平台建设
1.1简介
国家战略自主化,国家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对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自主可控”是应对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则和手段之一。
对中国银行来说,“互联网+”的形势下也提出了网络银行发展的战略,需要将传统金融业务和经验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实现双轮驱动、相互融合、突出特色、共同发展,建设现代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基础环境的挑战。目前银行机房的空间资源和配电资源趋于饱和,对增量设备的承载能力明显不足,新的机房建设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求。
运维服务的挑战。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需求呈现急迫性和网络化的特点,所以不间断的运营服务与业务量的突增给运维管理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在这种趋势下结合其他客观运维上的需求和挑战,包括硬件承载能力和业务增长速度,中国银行考虑把一部分业务调整到云端。
1.2系统架构
通过云平台软件的高可用技术,使低成本的X86体系实现集群高可用性,满足中行关键业务的需求,提升整体可用性。中国银行初步实现了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和服务的快速交付,以及融合IT服务管理流程和运维操作自动化的目标并具备为中小银行等IT需求方提供自服务的能力,同时利用分布式架构提供集群、动态迁移、HA等高可用保障,建立分布式技术体系下的异地灾备。
二:中国银行桌面云技术
2.1.简介
建设安全可靠、弹性伸缩、灵活扩展的的基础环境;进行资源统一管理,实现IT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快速交付、动态调整、弹性伸缩;整合自动化工具,实现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等运维操作的自动化;软硬件产品和技术达到自主可控;提升现有系统的重检和整合、优化基础架构,提升系统连续服务保障能力。
要想完成这些目标,银行应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持续优化技术架构和管理流程。例如,传统银行中的网络和存储一般都是通过专用的交换机与存储柜来解决,现在通过软件定义网络、存储来实现银行IT中复杂的组网需求与存储性能,同时满足中行对于网络安全隔离的需求和支持重载应用的平稳运行。
2.2系统架构
实现ECC终端虚拟化、控制楼终端虚拟化、外包单位及外部审计人员终端虚拟化、网络办公终端虚拟化、外网终端虚拟化。
三、应用性能管理软件工具
3.1 基本介绍
应用性能管理工具(APM)主要指对企业的关键业务应用进行监测、优化,提高企业应用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用户得到良好的服务,降低IT总拥有成本(TCO)。一个企业的关键业务应用的性能强大,可以提高竞争力,并取得商业成功,因此,加强应用性能管理(APM)可以产生巨大商业利益。
APM的覆盖范围包括五个层次的实现:终端用户体验,应用架构映射,应用事务的分析,深度应用诊断,和数据分析
3.2软件功能
-
实现运行路径可视化
-
识别性能缺陷
-
分析性能缺陷分析
-
实现跨产品缺陷定位
-
识别测试中特殊场景
3.3 使用价值
1. 软件中心
-
业务交易管理,运营决策;
-
用户体验可视化,优化流程;
-
软件全生命周期用户体验;
2. 数据中心
-
自动化运维;
-
生产过程应用监控;
-
快速定位生产环境性能缺陷;
四:中国银行两地三中心开放平台系统架构图
4.1简介
根据中国银行业务模式,数据中心采用两地三中心机制。灾备模式采用主备灾难切换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一致性。
目前三中心统称为生产中心。指黑山扈、海鹰、张江三个数据中心。其中黑山扈、海鹰属于同城灾备。黑山扈与张江属于异地灾备。数据中心连接方式为光缆方式。采用双运营商地下走线、多线路连接。具有高带宽、高速率、高冗余特性。
4.2系统架构
(开放平台三中心架构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