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是中国“智”造之“魂”
源自:转载 于红机电商报文章软件是中国“智”造之“魂”时间:2017-10-12次数:1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显然,要想智能化,软件必不可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不同的是,中国没有德国在传统工业领域的深厚底蕴,也没有美国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从而,中国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仅要在质量、精度等操作工序上加强,也要解决“重硬轻软”的现实问题。
让技术从“无形”变“有形”
工业软件不仅是支撑工业制造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根基,也是助力未来工业制造走向智能制造、并将《中国制造2025》落地的关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工业软件建设的忽视,我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产生的众多核心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并未得到规范且长期的积累,并对此没有一个合理的保护与充分利用。这导致很多核心技术和理念分散在不同的人员、部门中,随着人员的流失,很多技术也随之耗散。
如果工业技术软件的建设继续得不到重视,无论引进多少先进的设备、机器、软件都将付诸东流,打造智能工厂也将只是纸上谈兵。更深一步说,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很难形成,更别提让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强国。
那么如何将这些工程师们脑海中的技术从“无形”变“有形”?这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软博会”)上,索为系统董事长李义章给出了答案,他表示,“将工业技术软件化,就是将工程师脑海中的知识进行模块化变成app,将工程师的知识和技能封锁在app中,这样不仅工程师可以获取相关信息,用户亦可以。现在,市场已经开始意识到工业软件技术化的重要性,所以当前的任务是要解决开发工业app的门槛,未来三到五年中,中国的工业app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李义章看来,中国的制造业标准落后于世界制造业强国,以至很多工业领域的软件都依赖进口,究其根本在于企业内部没有开放支持软件,所以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拉开了制造业与软件的差距。从国外软件公司的经验来看,现在的中国要发展软件,需要建设一个和驱动工业软件设备连接的平台,通过软件自动化驱动系统运行,转化成为可执行的模型化软件平台。
期待“弯道超车”
对企业而言,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效率,提高效率是企业的主要目标,而软件有这样的能力,可以说软件对产品的功能、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的信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那么这就要求企业要把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软件支撑制造业的关键部分,建立和培育互联网平台、促进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将业务系统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实施资源回流,打造平台能力建设与平台海量使用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技术、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和商业模式。
目前,缺乏好的工业软件,明显地制约着我国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虽然,当前制造业领域内很多关键的软件技术与能力都掌握在诸如西门子、GE、IBM、SAP等跨国软件公司手中,国内能与之抗衡的软件企业少之甚少。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中国来说是挑战,但也是机遇。“智能制造是个全球性的课题,其中蕴藏的不确定性将给中国制造 大量机会,因为我们拥有世界最为庞大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技术软件化和软件定义智能制造,可以成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彦国表示,软件定义智能制造,被认为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正是看到了提升我国软件开发水平的重要性,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鼓励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确立了新时期工业软件的地位,即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将工业软件的发展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工业技术软件化是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映射出一个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深度和水平。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是软件定义制造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软件市场空间和应用价值。据统计,2016年,我国软件和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4.9万亿元,实现利润6021亿元;今年1—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3.4%。虽然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数量已超过4.2万家,从业人数稳定增长。未来,我们坚信,未来中国软件离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并不遥远。